看展覽 / 畫展的好處有哪些?5要點教你怎麼深入觀展!

2024-09-30 / Hsin

近年來,參觀展覽已成為愈來愈普及與熱門的休閒活動之一,許多人會透過閒暇時間走入美術館,除了增進涵養、開闊視野,更能讓心靈獲得滿足。然而,你知道展覽應該要怎麼看嗎?身為入門者,又該如何開啟看展的第一步呢?今天,我們將不藏私地分享看展覽的好處、參觀重點以及初接觸藝術的心態,讓你輕鬆掌握觀展技巧,進而享受看展的美好。


▴地點:platform A 實體快閃店,攝影:Ariel


展覽看什麼?為什麼看?


在文化與經濟繁榮的現代,我們似乎隨處可見展覽的身影。不過,展覽到底在看什麼?又為什麼要看展覽呢?這大概是身為門外漢的我們,內心都曾出現過的疑問吧!不如透過以下3點,一起來了解看展覽的好處吧!




▴攝影:Hsin


1. 拓展視野


展覽作為藝術與文化的載體,時常呈現了時代間的多元視角,甚至反映了文化價值觀。我們可以透過短短的觀展時間,吸收全面性的知識與內容,開拓我們的想像及視野。



2. 激發創造力


許多人時常將展覽與專業人士連結在一起,認為只有藝術工作者或是設計師才需要逛展覽,事實上並非如此。


展覽裡面豐富的視覺表現、跳脫框架的思維與概念,有助於刺激任何人的創意與靈感。也許我們能夠透過一檔展覽,對事物產生新的解讀及看法,亦或是看見不同的可能性,這些都是創造力提升的表現。



3. 心靈的滋養


不少展覽裡的藝術作品或內容能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,甚至帶來啟發或撫慰。因此,觀看展覽也作為放鬆、帶來快樂與滿足感的方式之一喔!



為什麼我覺得自己看不懂?看展不知道在看什麼?



▴攝影:Hsin


筆者觀察到,許多人沒有看展的習慣,大多原因並非對藝術不感興趣,更多的是因為「看不懂」或「不知為何而看」,接著失去觀展的耐心與信心。不知道以下這些聲音是否曾經出現在你的腦中?


💭 我對藝術感興趣,不過展出內容都很抽象,根本看不懂


💭 我不是來自相關領域的背景,因此我一踏入美術館門口時,就感到害怕、不知所措


💭 我試圖透過展覽中的文字幫助自己更理解,不過花費時間一一閱讀後,最終感到疲累,也失去欣賞藝術的興致


💭 觀看展覽大多來自朋友的邀約,因此我時常看了展覽後,時間一久便完全忘記展出的內容,彷彿只是參與到了,並無真正的收穫


如果你曾有過上述這些想法,這邊提供兩個建議,也許能夠幫助你克服這些障礙喔!



1. 先不要試圖「理解」它,先「感受」它


在入門者剛開始接觸展覽時,時常陷入「理解」的困境中;甚至還沒開始看作品前,就一股腦埋進了作品說明牌上的文字。不過,我們也許可以嘗試著先仔細、全面地欣賞作品,保持開放的心態與思緒,讓這些想法、感受在腦中流動。


最後,閱讀說明牌上的文字。這一步並非帶著批判性的思維與眼光,來審視或否定剛才觀看的靈感,而是將其作為補充資訊,來補足理解上的漏洞或知識上的不足;也可以視作一個全新的視角,為我們帶來啟發。



▴攝影:Hsin



2. 理解展覽本身必定含有某種程度的「不可解」


有些人會覺得,自己已經花費時間、門票來觀賞展覽,必定要透徹地理解展覽中的所有內容,作為觀看的證明。這樣的想法原意是好的,不過卻可能造成我們心理上的負擔,況且,即便是專業人士也不一定能達到這樣的境界。


最大的原因來自於展覽本身包含某種程度的不可解,像是藝術的主觀性、作品的複雜性、策展概念的抽象性、文化與時代間的隔閡...等,這些都使展覽無法輕易被觀眾全面了解。許多探討藝術與哲學的書籍也指出:「藝術的本質是探索未知」。也許我們可以將概念應用在觀看的行為中,保持著「探索」的正面心態來欣賞展覽。


📖延伸閱讀:藝術鑑賞怎麼做?掌握「欣賞」創作3要點,培養藝術感知力!



▴攝影:Hsin



怎樣選擇想看的展?


市面上的展覽百百種,像是藝術展、攝影展、家具展、旅遊展、歷史展...等。今天,筆者將聚焦在「藝術性展覽」來作探討與分享,藉由了解這些展覽的類別與差異,我們就可以更簡單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展覽囉!


1. 藝術展覽的場地有哪些?




2. 藝術展覽有哪些種類?有什麼區別?





如何把展覽看得好看?



▴攝影:Hsin

1. 事前準備:


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看展覽方式,有些人習慣事前做功課,再親身至展覽中觀看作品;有些人則喜歡先欣賞展覽,再回家搜尋相關資訊。而這些做法並沒有絕對,選擇自己喜歡和適合的最重要。


在看展覽前,筆者提供一些事前的準備,也許可以幫助你在觀展過程更加放鬆與舒適!


📝 保持開放的心境


📝 穿著舒適的衣著及好走的鞋子。展覽場地通常冷氣較強,也可以多準備一件外套


📝 準備為展覽紀錄的用具,像是相機、筆記本、紙筆。請特別留意,大多場館僅開放攝影,不開放錄影錄音、使用閃光燈(詳情請參閱每個場館的規定)


📝 盡量在觀展前後避免安排緊湊的行程,確保自己有足夠時間享受展覽


📝 選擇合適的包包:大多美術館僅可攜帶A4尺寸以下的包包進入場館,超過這個尺寸則須寄放於置物櫃中。另外,通常場館內禁止飲食飲水、攜帶飲料入內。(詳情請參閱每個場館的規定)


📝 參觀前預約:有些熱門的展覽或場館提供線上預約/買票服務,提前預訂可以節省當日參觀的時間喔!


2. 看展期間:


✔ 展覽裡有什麼?


大多展覽有固定的配置,觀展老手也許並不陌生,對於小白而言,掌握這些配置及資源,也許能幫助你下回觀展更加得心應手,升級觀展體驗!讓我們來看展覽裡面都有些什麼吧!


▴攝影:Hsin


  • 售票處或場館入口:這裡通常是展覽的起點,設有售票處、驗票處、服務台與資訊台。在這裡,我們可以購買門票、索取展覽相關資訊,像是場館地圖、展覽酷卡或小冊。


  • 寄放處/廁所/飲水間:通常設置在場館入口處附近。建議可以在這裡寄放包包、喝口水、做好觀展前心情的調適,準備好之後就出發看展啦!


  • 主視覺牆與策展論述:在展覽開始前,大多會設置一處寫有資訊的牆面,幫助觀眾建立一些展覽的前提。這裡的資訊包括:展覽名稱/展覽主視覺/展覽論述/策展人/策展團隊/參與藝術家/主辦單位/協辦單位。


  • 參觀路線與建議:有些展館的動線複雜,或者依據展覽需要調整展示方式及參觀動線,我們可以藉由參觀路線與建議,完整的參觀展覽、獲得觀看體驗。


  • 作品說明牌:每件作品旁通常設有說明牌,或設置於展間入口附近。這裡提供作品的資訊,如作品名稱、創作年份、媒材、藝術家,有時還會附上簡短說明或QRcode,供觀眾掃描觀看更多資訊。如果你特別喜歡這件作品,也建議可以拍下或記下資訊,回家搜尋喔!


  • 地線(禁止超越線):地線通常以明顯的顏色標示在作品周圍,提醒觀眾保持安全的欣賞距離及禁止觸摸,而互動性裝置或作品則不會設置此線。



✔ 仔細觀察展覽與作品細節


提供以下觀察重點,也許在經過仔細了解後,你也能發現不一樣的驚喜與收穫喔!



▴拍攝地點:《循》潘麒方個展,攝影:Hsin


▴拍攝地點:《步入蹊徑》王翔個展,攝影:Hsin


  • 作品形式:繪畫/雕塑/裝置/複合媒材/新媒體/現成物


  • 展間與作品陳設方式:作品展示方式(擺設/掛牆/懸掛)、展間牆壁的顏色、展間光線、整體安排與布局帶來的感受


  • 展覽動線:動線是否流暢呢?能否幫助觀眾循序漸進地理解展覽脈絡呢?


  • 文宣品:是制式設計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設計呢?是否貼合展覽脈絡與呈現呢?


  • 公眾活動:這檔展覽搭配了什麼樣的活動?是否別具巧思、富含新意?你喜歡這樣的公眾活動嗎?




▴地點:platform A 實體快閃店,藝術家:郭雅倢,攝影:Ariel


3. 觀賞展覽後,你可以:


✔ 回顧與思考


觀展後,你可以針對展覽主題、內容、細節,重新全盤的思考過一遍,回顧是否有特別吸引你的地方、或是帶給你不同觀點之處。這麼一來,除了能夠幫助我們深化對於展覽的理解、增進藝術涵養,更重要的是,讓大腦與內心獲得滿足與肯定,並且得到正面、愉悅的情緒價值。一次好的觀展經驗,能無形地促進未來看展覽的渴望喔!



✔ 紀錄


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程度、方式來記錄下觀展的心得,像是有些人習慣撰寫藝評文章、或發布簡短的文字心得在社群中,你也可以將感受紀錄在手機備忘錄或相簿當中。這些方式沒有絕對,畢竟感受是私密的,可以自由考量是否要公開發布。如此一來,除了逐步建立自身腦中的藝術資料庫外,也許能創造分享與交流的機會,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成為朋友喔!



▴地點:platform A 實體快閃店,攝影:Ariel



意猶未盡?線上藝廊不出門也能看畫!


了解這麼多觀展的眉角與撇步,是否也迫不及待開始欣賞展覽了呢?不過,除了實體的展覽外,現在也有許多網路資源,如線上藝廊、線上展覽,讓我們能隨時隨地接觸藝術!以下就推薦platform A藝術電商,成為你踏入線上觀展的新選擇吧!














此外,platform A也與台灣最大線上展覽平台Artogo合作,推出風格客廳特展platform A 藝術選品店線上展間,跳脫框架又吸睛的呈現方式,推薦大家來看看!



▴ platform A|風格客廳特展:你可以選擇自己的角色,到我們打造的4種客廳逛逛吧!



platform A 藝術選品店線上展間:此為 platform A 於 2024/06/21 - 07/21在大稻埕舉辦首場實體快閃店的展間全貌,不妨進到頁面,仔細觀看展覽細節吧!



最後,無論是學識的積累、創意的激發,或心靈的滋養,看展覽可以說是好處多多!透過這篇文章的分享,相信你已經具備更深入的理解,不妨找個休假日,看場展覽並享受觀展帶來的樂趣與收穫吧!


📖 延伸閱讀:臺灣當代新銳藝術家有哪些?讓新生代帶你用更開闊的視野看藝術!

📖 延伸閱讀:第一次逛藝博會就上手!10 件參加藝術博覽會前必知的事

📖 延伸閱讀:多看畫有益健康?藝術創作與觀賞的療癒指南

購物車
計算中請稍待.......
Please wait while calculating ......